摘要
經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治療直腸腫瘤的現況
王煥昇
表格線
經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於西元1980年由德國開始發展,使用低侵襲性方式局部切除直腸腫瘤。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於西元2000年3月引進此項新技術。此手術的適應症,以距離肛門口20公分以內且直徑不超過4公分的直腸腫瘤為主。關於此手術後的併發症,以失禁最令人擔憂。幸經本院仔細評估手術前後排便功能的變化與影響,確立了手術後的六週之內,雖有肛門括約肌的張力、收縮力、和直腸的容量顯著下降,但並不影響病患的排便控制功能。病患在手術後三個月時,反而感到糞便的性質和解便的次數比手術前明顯改善。然後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力和直腸的容量會隨著時間逐漸恢復,在手術後一年時恢復到手術前的水準。隨著經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在國際上的運用增加,加上和其他手術方式的比較研究報告,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持經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的局部切除,能安全地根治距離肛門口20公分以內且直徑不超過4公分的直腸腫瘤與早期直腸癌,減少不必要的腹部手術風險。亦提供無法接受或拒絕接受腹腔根除手術的直腸癌病患另一種緩解症狀的保守治療。配合適當的放射線與化學藥物治療,得以延後復發與遠處轉移的時間,提供病患一個較佳的生活品質。(臨床醫學 2011; 67: 278-81)

關鍵詞:

經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直腸腫瘤(rectal tumor)、失禁(incontinence)、早期直腸癌(early rectal cancer)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