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B型肝炎病毒(HBV)孕婦的自然病程與治療策略
吳文傑、陳怡仁、林宜演、蘇建維、陳志堯、楊明智
表格線
慢性B型肝炎婦女懷孕時,肝炎病程變化及治療策略是目前相當重要的議題。關於懷孕時期病程變化,為了減少對胎兒產生免疫排斥作用,母體免疫機制相對是被抑制的,尤其是細胞免疫方面,到了生產後才恢復。然而這也影響孕婦本身B肝的病程,包括在懷孕第三個妊娠期時,丙氨酸轉胺.(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會有顯著下降的情形,病毒量(HBVDNA)在這時期也觀察到上升的趨勢。產後六個月內ALT則會顯著上升,B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HBeAg)轉陰性之機率也顯著增加。尤其病毒量較低的孕婦,會有更高HBeAg轉陰性。目前研究發現,母體內病毒量越高會增加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在預防垂直感染方面的失敗率。因此,對於擁有高病毒量的孕婦而言,降低血中病毒量不僅對孕婦可增加e抗原血清轉陰性,也可以減少垂直感染機會。關於治療策略,有計畫懷孕的慢性B型肝炎婦女,須先評估病毒量和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若低病毒量且無肝纖維化者,建議不需使用抗病毒藥,並在妊娠第三期時重新評估,若病毒量升高,可考慮使用Telbivudine (喜必福)、Tenofovir (惠立妥) 或Lamivudine(干安能)。若懷孕前為高病毒量或肝纖維化但未達肝硬化者,則是建議考慮先使用抗病毒藥物,待病毒量下降後再準備受孕。若懷孕前已被診斷肝硬化者,除了受孕前先接受治療外,在懷孕中須換喜必福、惠立妥或干安能繼續治療。(臨床醫學 2011; 67: 453-9)

關鍵詞:

慢性B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懷孕(pregnancy)、干安能(Lamivudine)、垂直感染(vertical transmission)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