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OSCE在醫學教育的角色
邱浩彰
表格線
OSCE是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的簡稱,意思是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術考試。早在20世紀的70年代,Barrow教授(本身也是神經科教授)在McMaster大學醫學院即開始利用標準化病人(SP)於臨床實習教學中。在現代醫學教育潮流的推動下,1975年在英國的Dundee大學, Harden教授即發展出OSCE,現在OSCE已成為全球醫學院評估醫學生或住院醫師臨床能力很好的工具之一。醫教會認為OSCE對醫學生臨床技能的評估是有實質的效果,2011年4月舉辦第一次全國醫學生模擬考試,於同年6月舉辦考後檢討會。與會者包括醫教會、考試院、教育部、衛福部及11家醫學院的代表,針對當年的缺失做修正,同時即早舉辦試題、考官及標準化病人的工作坊,2012年的全國模擬考試,修正為每天2場,分6天考完,由於考試的天數增加,考題的數目也相對的增加,考場增至20多家(醫學院+醫學中心)。2013年國考資格考終於正式上路,我們進一步都針對每一年考題的難易度,鑑別度及內部一致性作分析,同時對不及格的標準也做一確定。這3年的OSCE已讓國內醫學生的教育作一重新的整頓,以考試來引導學生瞭解要學習什麼,將來成為制式化的考試後將對於題目作更深入的修正加上高級模具的使用及臨床情境的複雜化,藉由考試讓學生瞭解臨床技能的重點,國內OSCE對醫學生就不只是評估的工具了,也是醫學生學習的指標之一。(臨床醫學 2014; 73: 53-7)

關鍵詞:

OSCE、MMI、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考試、醫學教育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