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與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陳春廷 侯重光*
表格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一成多的人口會死於缺血性心臟疾病,特別是發生在一些已開發的高所得先進國家。在我國,心血管疾病更是僅次於惡性腫瘤,為造成國人死亡的第二大死因。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目標一直都著重於儘速的再灌注治療以減少心肌的壞死範圍,從而保護左心室功能、避免心臟衰竭,以及減少其他心臟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其中在針對STEMI 患者的再灌注治療上,我們的目標是當患者一旦抵達急診室,到心導管室進行氣球擴張開始撐開阻塞血管的時間(door to balloon,D2B),可以在90 分鐘以內完成。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學會就曾經分別在2006 年和2007 年各自推動了「D2B Alliance」與「Mission : Lifeline」,其精神無非是想強調並改善D2B 的時間,進一步提高STEMI 患者的存活率。然而現在看起來一旦病人症狀超過三小時才到院接受治療,D2B 對於STEMI 患者的預後影響似乎就不再是這麼的關鍵。病人在症狀發生後卻延遲就醫,一直是再灌注治療的效用在STEMI 病人身上難以完全發揮的主要屏障。民眾對於心肌梗塞的嚴重性當然還需要更深入的教育,而更全面性地發展我們的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則是另一項有機會縮短心肌梗塞患者心臟缺血時間的新策略。(臨床醫學 2014; 74: 177-84)

關鍵詞:

ST 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療(reperfusion therapy)、緊急醫療救護系統(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生命之鍊(chains of survival)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