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B 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之臨床應用
楊士豪 朱啟仁
表格線
B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之定量在許多文獻中已經被建議用來評估慢性B 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 患者之程度及療效。核酸同質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 的介入抗病毒治療開啟了B 型肝炎治療的新里程並且也是目前最主要控制B 型肝炎之藥物。NA 能夠抑制B 型肝炎病毒活性,降低谷丙轉氨(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使其至正常,並改善肝臟之組織學。HbsAg 自動定量檢測分析(automated quantitative assays) 的進步使得定量及標準化HbsAg 更為方便。也因此,藉由定量HbsAg 來評估慢性B 型肝炎患者接受核甘酸同質物之療效也引起眾多學者之興趣。近期的文獻證實接受干擾素(interferon, IFN) 治療之病人,HbsAg 的降低可以預測成功的免疫誘導,並且可以用於預測治療反應。以NA 治療CHB 降低HbsAg 的速度不如IFN,而且要將HbsAg 完全清除的時間甚至需要數十年。然而,在NA 治療之下能夠迅速降低HbsAg 的患者似乎有較大的機會達到HbsAg clearance。目前,藉由監測血清HbsAg 之變化來評估病患對於NA 的療效只有少數的文獻。因此這篇文章整合近期有關臨床上HbsAg 用來評估NA 療效之文獻。(臨床醫學 2015; 75: 298-304)

關鍵詞:

慢性B 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B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酸同質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