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侵入性念珠菌感染高風險患者的預防投藥 與治療之探討與文獻回顧
張天豪 馮長風*
表格線
侵入性黴菌感染的發生率在過去20-30 年間持續在全球上升中。除此之外,這些感染在非嗜 中性白血球低下及重症的病人比在過去接受器官移植及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病人還要多。死亡率 增加至41%。在敗血性休克時,平均5.5 小時投予抗細菌的抗生素;但在念珠菌感染,卻平均 35.1 小時才投藥。不少文獻指出侵入性黴菌感染的危險因子,但是對於抗黴菌用藥的投藥時機卻 沒有較明確的建議。在2009 至2012 年,美國感染醫學會IDSA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及歐洲臨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學會ESCMID(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都有各自的治療治引,儘管非常全面,卻沒有提及嚴重黴菌感染在臨床 治療上許多尚未有定論的議題,例如在經驗性治療(empiric therapy), 預防性投藥(prophylaxis), 念珠菌腹膜炎的處理等。藉由回顧美國、歐洲及義大利的治療指引及策略,也許可以給臨床醫師 看待日益嚴重的黴菌感染一個更寬廣的視角。 (臨床醫學 2015; 75: 376-84)

關鍵詞:

侵入性黴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侵入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 預防投藥(prophylaxis)、candida score、經驗性療法(empiric therapy)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