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心導管治療
梁凱偉
表格線
主動脈瓣膜狹窄在65 歲以上年長者發生率約為2 %,原因多因葉面鈣化退化造成。而重度狹窄的定義為主動脈與左心室之間平均壓力差超過40 mmHg 或主動脈瓣膜面積小於1 平方公分。常見症狀表現為昏厥,胸悶,氣喘,肺積水等。外科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 仍為標準治療。主動脈瓣膜氣球擴張術(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 BAV)僅限於緩解緊急狀況如心因性休克,肺積水以過度到(bridging) sAVR 或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放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或如果患者因多重器官功能不佳,臨床狀況無法進行任何根本治療,BAV 可以緩解症狀(palliation)。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放術自西元2002 年由法國開始,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10 萬例治療經驗,主要進入路徑為經股動脈,以導線穿越狹窄主動脈瓣膜後,用氣球擴張狹窄瓣膜,再置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目前主要的瓣膜有 EdwardSapien 或CoreValve。目前大型研究及美國心臟學會,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建議在無法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手術的患者,TAVI 是第一等級建議(class I recommendation),在高風險手術患者( 如手術死亡率預估超過10%,或過去曾有胸腔心臟手術,或胸腔放射性治療病史等) 為第IIa 等級建議(class IIa recommendation)。(臨床醫學 2015; 76: 33-8)

關鍵詞:

主動脈瓣膜狹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主動脈瓣膜氣球擴張術(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 BAV)、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放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