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胎兒磁振造影應用-中樞神經系統
李函叡
表格線
超音波是目前產前胎兒篩檢的最佳工具,然而由於設計與造影原理使然,容易因胎位或骨骼結構產生掃描死角,對於深部的組織結構尤其中樞神經系統所提供的影像資料較有限。胎兒磁振造影應用於產前超音波發現異常或疑似異常的病例、不能夠確診或需要更多資訊以供後續治療或懷孕諮詢的孕婦,其中發生胎兒異常高危險群包括雙胞胎兒輸血症候群、具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家族病史、基因疾病及孕婦感染等。胎兒磁振造影必須在妊娠16-18 周以後執行,成像速度快不需使用鎮靜劑,由於經靜脈注射對比劑會經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及泌尿系統,臨床上亦不使用。與產前超音波相比,胎兒磁振造影檢查不會受到音波反振假影(reverberation artifacts) 影響,能夠進一步檢查腦部構造,評估腦皮質、腦溝及腦迴發育。研究顯示因各種適應症而進行之胎兒磁振造影檢查中,大約50%胎兒會發現額外病灶。這些超音波沒有發現的異常包含發育異常或破壞性病灶,如胼胝體發育不全、小腦發育不全、繼發性空洞腦症(porencephaly)、腦室旁白質軟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多囊性腦質軟化症(multicystic encephalomalacia)、原生質層出血(germinal matrix hemorrhage) 和腦室內出血等。本文簡介胎兒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包括腦室擴大、胼胝體發育異常、後顱窩異常、皮質發育異常及脊柱裂等。針對懷疑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胎兒,必須進一步以磁振造影檢查腦部構造,排除相關連病灶,以及評估腦皮質、腦溝及腦迴發育等。(臨床醫學 2016; 78: 265-70)

關鍵詞:

胎兒磁振造影(fetal MRI)、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