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癌手術後臨床病理型態在病患預後的影響
黃國宏 方文良 吳秋文 李芬瑤 石宜銘
表格線
胃癌為上消化道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發生率排名第七,癌症死亡率排名第六,因此胃癌的治療仍不容忽略。胃癌一經診斷若沒有遠處轉移,手術治療仍是第一線的治療方式,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的成效也較好。胃癌病患在接受手術後,病理形態方面的診斷與病患手術後的預後息息相關,目前最常用診斷期別的方法是美國AJCC 第七版,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及淋巴轉移的顆數來判斷胃癌的期別以供手術後胃癌治療的參考。另外,在腫瘤的病理形態方面,以日本胃癌協會訂定的胃癌的巨觀及微觀病理型態,對於腫瘤的表現及分化型態也可提供臨床醫師在病人後續治療的參考。本文主要針對常用的病理型態及臺北榮總胃癌治療經驗,以期對胃癌的組織型態有進一步的認識。(臨床醫學 2017; 79: 129-33)

關鍵詞:

胃癌(gastric cancer)、胃切除(gasrectomy)、病理(pathology)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