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誰正走向類風濕關節炎?淺談未分化關節炎與臨床可疑關節痛
黎子豪 陳明翰 蔡長祐
表格線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因為病程遷延且疾病活動度容易變化,發病又常出現在社經貢獻度最高的中壯年族群,同時可能致殘並與其他共病症有關聯,所以被視為令人困擾的重大疾病。近年來,由於機轉更被了解,藥物治療也有更新的發展,且診斷標準修訂後,期許臨床醫師能更早期診斷與治療;然而,確診之後開始介入,似乎對改善病程的效果不盡理想,也讓此病蒙上無法真正治癒的陰影。近十年來研究著眼於早期關節炎與尚未達確診階段的未分化關節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UA),試圖從中鑑別高風險的類風濕關節炎前期病人,盡早評估與即時治療,希望能遏阻病程持續進展,達到完全治癒的理想;因此歐洲抗風濕病聯盟推出針對這一族群的診療原則,包括:早期轉介給風濕科醫師、仔細評估危險因子、充分與病患討論治療模式、給予以methotrexate為主軸的治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類固醇以低劑量短時間使用、定期監測疾病活動度與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副作用、衛教活動及戒菸、體重、疫苗等方面的全人療護等。最近更有研究聚焦於臨床可疑關節痛(clinically suspect arthralgia, CSA),希冀能在臨床可見關節炎出現之前,就及早發現與治療,讓關節免於破壞一途,而使類風濕性關節炎能有機會被治癒,甚至完全被預防。(臨床醫學 2018; 82: 613-21)

關鍵詞: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未分化關節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UA)、臨床可疑關節痛(clinically suspect arthralgia, CSA)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