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胰臟炎診斷與治療之新進展
吳佳憲 范郁敏 高士勛 方冠傑 蘇建維
表格線
胰臟炎的分類基礎是建立在西元1963年在法國馬賽所召開的世界大會。初步將胰臟炎分成急性胰臟炎、急性反覆胰臟炎、慢性胰臟炎、慢性反覆胰臟炎。一直到1992亞特蘭大會議制定標準,簡化將胰臟炎分成急性與慢性,在臨床上至今已被採用二十餘年,隨著醫學的進步及對疾病的進一步了解,新的版本在多國專家的共識下也陸續推出。胰臟炎仍然分成急性間質水腫性及壞死性兩類,以前常用的預後的評估(Ranson criteria)不再那麼被普遍用來決定患者死亡率的標準,而是以實際決定因素的存在與否為主。嚴重度的決定因素為短暫性或是持續性全身性器官衰竭,局部決定因素為胰臟或胰週邊壞死以及有無合併細菌感染。對於胰臟及胰臟周圍的液體或是壞死積聚,也因影像學檢查的進步而有明確的定義。臨床階段的早期和後期的變化及治療也都有共識,在感染性壞死的清創手術目前建議採取步驟性的治療,先使用微創手術治療,開腹清創則是最後步驟。(臨床醫學 2019; 84: 623-32)

關鍵詞:

急性胰臟炎(acute pancreatitis )、腹痛(abdominal pain)、膽結石(gallstones)、假性囊腫(pseudocyst )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