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身性化學治療或免疫抑制劑使用後,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之因應與處理原則
吳思賢 朱啟仁
表格線
慢性B型肝炎是一重大公共健康和醫療的問題,全世界估計約有三億五千萬至四億人為B肝帶原者。臺灣地區則約有二百五十萬至三百萬名 B 型肝炎帶原者,相當於成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化學治療或免疫抑制劑因抑制宿主免疫反應,故而用藥後造成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是相當常見的現象,臨床肝傷害之表徵可為肝炎,嚴重甚至會造成黃疸、肝衰竭,病人會有危及生命之虞。相較肝功能指數而言,使用血清B型肝炎病毒量來監測是診斷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較敏感的工具。序列研究已証實,若在慢性B型肝炎帶原病患接受化療或免疫抑制劑前,預防性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大幅降低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及肝傷害之機率。在用藥原則方面,患者若接受強度較高之化療或化療療程較長,有產生抗藥性突變株之疑慮時,建議使用高強度、低抗藥性之口服抗病毒藥物。隨著化學治療或免疫抑制劑在癌症或其他疾病之治療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時,開始用藥前需考量病人是否有慢性B型肝炎感染病史或現仍帶原,審慎評估B型肝炎再活化之風險並且事前擬定相關因應治療策略。(臨床醫學 2020; 85: 236-41)

關鍵詞:

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HBV reactivation)、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ive agents)、預防性使用(prophylactic use)、口服抗病毒藥物(oral antiviral agent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