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影像引導急性腦中風治療
袁子涵 侯重光
表格線
腦血管疾病依據我國衛生福利部數據,一直是我國10大死因第二至四位,此病處理重點在於掌握黃金搶救時機,以降低病人失能與死亡率,也因此腦血管疾病為一全球性關注的議題,於過去多年來,依然將血栓溶解劑的使用限定於4.5小時,目前許多的研究致力於藉由影像醫學將腦部缺血半影區(penumbra)顯示出來,再評估各別風險後,延長可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的時間。依據今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5月發表的研究結果,將病人以出現中風症狀4.5~9小時或起床後有中風症狀不確定正確發病時間者,並且接受影像醫學如腦部電腦斷層灌注攝影(perfusion scan)或,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alteplase)的施打為介入組,一組則為安慰組。以病人發病第90天的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數為0及1分的比例為主要指標(primary outcome),以功能改善(functional improvement)、功能獨立(functional independence)、24小時的再灌注百分比(percentage of reperfusion)為次要指標,以90天內的死亡人數比例及於36小時內出現有症狀的腦出血比例,作為安全指標(safety outcome)。結論為介入組有比較高的比例沒有或輕度神經學缺損,但是有比較多的病例出現有症狀的腦出血。以影像學為基礎引導是否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作為未來中風病人可否受益於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曙光。(臨床醫學 2020; 86: 549-51)

關鍵詞:

血栓溶解術(thrombolysis)、急性腦中風(acute stroke)、灌注攝影(perfusion imaging)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