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腸道微菌叢在肝性腦病變的角色
莊宗哲 陳佳琦 方冠傑
表格線
肝性腦病變(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由於肝功能不全或是肝門脈系統分流(portosystemic shunts)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其中最常見的臨床表徵非常廣泛從最輕微如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亞臨床症狀改變(subclinical change)到嚴重的昏迷(hepatic coma)等全身系統性神經異常症狀,現在已經有許多證據顯示肝性腦病變的發病機轉與腸道微生態失調(gut microbiota dysbiosis)有關,並且末期肝病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小腸蠕動能力受損、小腸細菌過度增生、腸道屏障功能受損、全身性發炎反應以及腸道微菌叢的副產物在肝性腦病變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透過各種調節腸道微菌叢的方式,如:益生菌、乳果糖、rifaximin和糞便菌叢移植都能達到改善肝性腦病變的效果,因此肝性腦病變被認為是腸-肝-腦軸(gut-liver-brain axis)的典型模型疾病。(臨床醫學 2020; 86: 627-36)

關鍵詞:

肝性腦病變(hepatic encephalopathy)、糞便菌叢移植、腸道微菌叢(gut microbiota)、肝硬化、腸-肝-腦軸(gut-liver-brain axis)、腸道微生態失調(gut dysbiosi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