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圍手術期急性腎損傷
李景伯 李國華
表格線
在手術前後期間,急性腎損傷是一個常見的手術併發症並且會影響病人死亡率及其他相關疾病的發生。急性腎損傷現行的定義與分級主要由血清肌酸酐濃度上升與尿量減少所決定,然而在新的研究中,各種新式生化指標表現出可能可以偵測在腎功能變化之前的腎臟損傷。手術病人有許多特殊的急性腎損傷風險,諸如手術種類,像是重大或是緊急手術;特定的共病症,例如慢性腎臟病與心臟衰竭;或其他像是利尿劑、顯影劑等常用於各類手術的腎毒性藥物,因而產生大量的圍手術期急性腎損傷病患。腎臟病全球改善預後治療指引(The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guideline) 建議對高風險的族群實施預防性措施,例如矯正病人的血流動力學,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積極監測血流動力學、肌酸酐與尿量變化;矯正高血糖;減少非必要顯影劑的使用等。最近兩篇新發表的研究顯示在高風險的病人族群使用KDIGO guideline 的預防組套可以減少急性腎損傷的發生。此外,韓國於2019 年發表回溯性世代追蹤研究提出簡單手術後急性腎損傷風險指數(simple postoperative AKI risk, SPARK index),嘗試以術前普遍而具可近性的資訊評估術後急性腎損傷的風險,並希望能針對高危險族群實施預防性的措施。(臨床醫學 2022; 90: 533-41)

關鍵詞:

圍手術期(perioperative)、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 AKI)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