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兒童青少年之拒學行為
林孟臻 陳牧宏 黃凱琳 徐如維
表格線
拒學行為(school phobia) 的兒童青少年個案,國外臨床研究報告的盛行率(prevalence) 坐落於1%~5% 不等;近年來我國在此議題的研究資料不多,吾心文教基金會在2008 年所作的普查,拒學行為的個案數約佔當年總就學人口的0.07%,而在不同年齡、教育環境下都可能發現拒學之個案。最常造成拒學行為的身心疾患為焦慮疾患(anxiety disorder) 與情緒疾患(mood disorder):個案對於上學的情境有很明顯的迴避傾向(avoidance),合併高度焦慮與情緒不穩之症狀。治療層面會優先以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介入:評估個案拒學行為背後的成因,作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與放鬆訓練,結合環境改變與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假設個案拒學情況持續難以改善,第二線治療可考慮加上藥物治療:針對焦慮與情緒憂鬱的個案,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會是適合的處方。處理不同個案的拒學行為,學校與家庭成員表現的態度實屬關鍵,如可積極納入老師與家人進入治療同盟,提高返校學習的機會,會有更佳的預後。(臨床醫學 2022; 90: 560-3)

關鍵詞:

拒學行為(school phobia behaviors)、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psychotherapy, CBT)、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