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年輕性出血性與缺血性中風的病因和危險因子
陳俊宇 李怡慧
表格線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年輕中風的發病率亦逐漸增加。但亞洲的年輕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的病因和危險因子尚未被清楚研究。我們回顧了2009 年至2019 年臺北榮民總醫院收治的16-45歲急性腦中風患者,分析病因亞型、危險因子和中風後一年的預後。在總共670 名患者中,包括259 例腦出血和107 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92 例缺血性腦中風和122 例腦靜脈栓塞。愈年輕的病人,腦出血的比例愈高。結構性血管病變( 例如: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 是 16-30 歲患者最常見的亞型,而高血壓性腦出血是31-45 歲患者最常見的亞型。兩個年齡組最常見的缺血性腦梗塞亞型是其他確定的疾病。較輕的初始腦中風嚴重程度和腦梗塞類型是3 個月後良好預後的重要預測因子。在1 年的追蹤中,出血性中風患者的存活率比腦梗塞患者差。年輕中風的病人,結構性血管病變引起的腦出血和其他疾病造成的梗塞特別普遍,因此針對相關病因的檢查顯得特別重要。(臨床醫學 2022; 90: 802-10)

關鍵詞:

年輕、腦中風、危險因子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