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後疫情時代挑戰-長新冠
朱純正 廖顯宗
表格線
自2019 年末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爆發第一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 型(SARS-CoV-2) 感染個案後,該傳染病在2020 年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並在該年3 月由世界衛生組織宣告為「全球大流行, Pandemic」。截至2023 年一月底,全球業已累積超過7 億5 千多萬位感染患者,與超過680 萬起死亡案例。而臺灣截至今年二月初,也已累計超過970 萬位確診患者,並造成1 萬6 千多位國人死亡。在疫情即將邁入的第4 個年頭,除了不斷變異的病毒株和後續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對醫療體系造成莫大衝擊外,確診後的患者,尚有一定比例個案會經歷「長新冠」的漫長恢復過程,在後疫情時代(post-COVID era) 對國內緊繃的醫療體系無疑又是一個沈重的負擔。近年相關的研究讓我們對長新冠的病程與治療都有更清晰的認識,本文將針對長新冠作重點介紹,並列出常見的症狀、風險因子、現有治療方案和針對神經學併發症(brain fog) 的高壓氧治療以及探討新冠肺炎與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聯。(臨床醫學 2023; 91: 229-34)

關鍵詞:

新冠肺炎(COVID-19)、長新冠(long COVID)、COVID-19 急性期後綜合症狀(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PASC)、腦霧(brain fog,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PASC)、 高壓氧治療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免疫失調(immune dysregulation)、自體免疫風濕疾病(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