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比妥酸鹽中毒
李凱如 吳明玲 楊振昌
表格線
巴比妥酸鹽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因容易產生耐受性以及成癮性,加上藥物治療指數狹窄,目前大多已被類似療效之藥品取代。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基本藥物標準清單建議,巴比妥酸鹽中部分藥物尚有其角色,例如thiopental 用作麻醉誘導;或使用phenobarbital 治療新生兒癲癇;因此,臨床上無論處方用藥、藥物誤用或濫用導致之巴比妥酸鹽中毒,仍為可見之情境。根據文獻指出致死案例中,血中苯巴比妥濃度有測得50-130 mcg/mL 者,因呼吸抑制以及循環衰竭致死。而抗癲癇患者使用苯巴比妥之治療濃度範圍為10-40 mcg/mL,可見此藥物治療指數狹小;加以巴比妥類藥物容易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為使這類藥物,發揮最好療效和最少副作用,治療上建議監測患者之血中濃度,此即「治療藥物血中濃度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TDM 的臨床意義在於個別化評估患者對該藥品的反應,使用藥物動力學計算方式,進行藥物劑量及頻次的調整,因此檢測上通常使用簡單快速的免疫分析法。相對的,毒藥物檢驗之目的為進行醫療上之鑑別診斷、偵測物質濫用、和評估疑似接觸之藥物,亦常選擇免疫分析法提供初步檢測結果。但如須確認診斷時,建議應再以靈敏度及特異性都更高之檢測方法,例如氣相層析質譜儀及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進行確認檢驗,再由受過專業訓練之專科醫師進行檢測結果的判讀,以提供患者最適合之診治建議。(臨床醫學 2023; 92: 428-32)

關鍵詞:

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s)、中毒、毒藥物檢驗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