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遠紅外線照射腹膜在腹膜透析患者治療中的療效:一個全方位輔助療法
林書聿 林志慶 陳範宇
表格線
在臺灣,約有12% 的人口患有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其中最嚴重的尿毒症(uremia) 患者超過9 萬人,需要定期接受透析治療。目前常見的透析方式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 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自行執行,相對便利,並能在較不干擾生活的情況下完成治療。 然而,腹膜透析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長時間接觸高濃度的透析液會影響腹膜的脫水能力和毒素清除效率。有些患者甚至可能出現極嚴重的併發 症,如「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其存活率不到10%。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林志慶主任的研究發現,透過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far-infrared therapy, FIR) 腹膜,能夠降低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液中的部分葡萄糖代謝產物(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s, GDPs) 濃度,使透析液血漿肌酐酸比值(ratio of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in dialysate to plasma, D/PCr ratio) 下降,同時增加腹膜透析液中殘留葡萄糖濃度比值(ratio of dialysate glucose concentration after time of dwell to initial dialysate glucose, D/D0 Glu)。這表示腹膜遠紅外線照射治療對改善腹膜功能、提升腹膜透析效率,增強患者的脫水能力,降低腹膜炎(peritonitis) 和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的發生,可能具有顯著的效果。 (臨床醫學 2024; 93: 296-9)

關鍵詞: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遠紅外線照射(far-infrared therapy, FIR)、葡萄糖代謝產物(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s, GDPs)、透析液血漿肌酐酸比值(ratio of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in dialysate to plasma, D/P Cr)、透析液殘留葡萄糖濃度比值(ratio of dialysate glucose concentration after time of dwell to initial dialysate glucose, D/D0 Glu)、腹膜炎(peritoniti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