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肌梗塞之藥物治療新趨勢
賴世珍、周美惠、林明芳
表格線
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醫療上急需立即處理的緊急狀況,因其所帶來心肌嚴重、長時間的缺血,會引起心肌細胞的死亡及心肌的壞死。在台灣,心血管疾病一直是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而美國每年則約有一百萬的人口必須歷經急性心肌梗塞的洗禮。MI的治療方向隨著對此疾病機轉的了解及新治療藥物的發展,逐漸由原先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轉變為防堵心肌壞死區域的擴大及預防再栓塞(reinfarction) 的發生。在MI的治療藥物中,無論是蛋白纖維筯原活化劑、aspirin、heparin、beta阻斷劑、nitroglycerin、鈣離子拮抗劑、及血管收縮素轉化筯抑制劑(ACEI)等皆有其角色及地位,並且低分子量heparin (LMWH)、醣蛋白IIb/IIIa抑制劑(Gp IIb/IIIa inhibitor)、血管收縮素II接受器阻斷劑(ARB,在MI治療上的使用,亦逐漸經由各方的臨床研究報告而有較明確或初步的了解。在MI發生後,疏通栓塞血管是十分重要的,而血栓溶解劑則為搶通栓塞血管之重要藥物,並且其目前的應用似有逐漸取代PTCA的傾向。而抑制血栓再形成方面,aspirin及heparin仍為目前主要的藥物;而除了aspirin以外之血小板凝集抑制劑,ticlopidine 及clopidogrel,目前則只建議用於對aspirin過敏或無法耐受aspirin之病患。至於LMWH與aspirin併用於不穩定性心絞痛及non-Q-wave MI病患、血管收縮素轉化筯抑制劑於24小時內使用於MI病患、以及beta-blocker對AMI病患之治療,都屬AHA/ACC guideline中之內容。而靜脈注射醣蛋白IIb/IIIa抑制劑與PTCA手術的合併治療,亦已成為MI的標準治療之一。而血管收縮素II接受器阻斷劑對MI病患之明確效益則仍待進一步的了解。NTG的使用仍然建議用於大部分的MI病患。鈣離子拮抗劑對MI病患而言,由於並未發現藥物之明顯助益,故不建議用於MI病患。本文將對MI治療藥物在臨床使用上及新藥物的應用探討。(臨床醫學 2002; 49: 99-105)

關鍵詞:

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蛋白纖維酉每原活化劑(plasminogen activator)、aspirin、heparin、beta阻斷劑(beta-blockers)、血管收縮素轉化酉每抑制劑(ACEI)、低分子量heparin (LMWH)、醣蛋白IIb/IIIa抑制劑(Gp IIb/IIIa inhibitor)、血管收縮素II接受器阻斷劑(ARB)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