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神分裂症之藥物治療新趨勢
周千瀅、周美惠、林明芳
表格線
精神分裂症為二十世紀以來最為人注意的重大精神疾病,其病因眾說紛紜,難以定義及描述。學者試著從神經生化學的角度研究發展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可分為典型及非典型兩類,典型抗精神分裂藥物較易產生錐體外症狀或引起泌乳激素上升,而非典型的抗精神分裂藥物則具有較少錐體外症狀或引起泌乳激素上升的副作用,且療效與典型的抗精神分裂藥物相當,並可改善患者之負性症狀,故現今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藥物已成為治療精神分裂症之趨勢。但因其具有多種接受體拮抗作用,故亦會造成如口乾、便秘、姿勢性低血壓、鎮靜、體重增加等多種不良反應。因精神分裂症之治療需長期的藥物控制,且其藥物治療之個體差異性頗大,因此在選擇用藥時應衡量病患之使用狀況、藥物療效及有無產生令病患難以忍受之副作用。(臨床醫學 2002; 49: 177-85)

關鍵詞: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抗精神分裂藥物(anti-schizophrenic drugs)、錐體外症狀(extrapyramidal symptom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