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妥善因應及減少慢性C型肝炎病患在接受干擾素合併ribavirin治療所產生之副作用
朱啟仁、林漢傑
表格線
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終極目的是要終止感染、減輕疲憊、避免或延後肝臟纖維化的進展、以及防止肝硬化相關的併發症和肝癌的發生。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成功率由於長效型干擾素合併ribavirin療法之出現產生突破性的進展。但長效型干擾素/ribavirin的療效可能會因神經精神症狀的出現而改變,例如:憂鬱症、倦怠及男性性功能障礙等。憂鬱症及倦怠症會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可能降低病人治療的意願,甚至造成中斷治療。長效型干擾素/ribavirin合併療法之另一大類副作用是造成血球方面的不良反應包括: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貧血及血小板低下症等。由於現階段治療慢性C型肝炎使用之藥物以及劑量已十分明確,若想更進一步提昇病患治療之成功率,可能須藉由下列各方面著手。即如何加強病人配合治療的意願、減少副作用的發生、避免療程的中斷或降低治療藥物劑量等,都是C型肝炎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運用抗憂鬱藥物以及紅血球生成素已被証實可有效減少治療藥物減量及病患提前終止治療的比例,但更重要的是上述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此外,病毒動力學的運用將可幫助臨床醫師判斷那些患者可以適度的縮短療程,減少因長期治療帶來之生活不便與副作用。(臨床醫學 2006; 58: 453-61)

關鍵詞:

慢性C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紅血球生成素(epoetin alfa)、血清病毒量(HCV RNA)、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快速病毒反應(rapid virologic response)、雷巴威林(ribavirin)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副作用(side effects)、持久性病毒反應(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病毒動力學(viral kinetic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