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食道逆流疾病
呂學劼、盧俊良
表格線
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是因為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產生食道的症狀或傷害。此疾病發生率在台灣地區日益增加,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會增加社會資源的負擔。病患的疾病史及臨床症狀是診斷胃食道逆流疾病的主要依據。疾病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包括典型症狀與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包括心口灼熱、酸水倒流、吞嚥障礙、與消化道出血等。非典型症狀有胸痛,慢性咳嗽、聲音嘶啞、氣喘,肺炎與睡眠障礙等。內視鏡是目前評估食道黏膜傷害的重要檢查工具。根據內視鏡檢查的結果,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食道表現主要分為非糜爛性逆流疾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糜爛性或逆流性食道炎(erosive or reflux esophagitis) 、與Barrett's 氏食道3大類。近年來歐美學者提出新的概念,認為非糜爛性逆流疾病,逆流性食道炎,以及Barrett's氏食道可能是三種不同的疾病,而不是一種連續性的疾病。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生活型態的調整、藥物治療、外科抗逆流手術、內視鏡抗逆流手術與心理社會之調適等。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目前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疾病安全而有效的主流藥物。若是病患不希望接受長期藥物治療,出現嚴重藥物副作用,或是產生胃食道逆流疾病的併發症,抗逆流手術是一種治療選擇。內視鏡治療或許可以提供病患另外一種併發症較少,而且費用更低廉的治療方式,但長期的效果仍待評估。(臨床醫學 2007; 59: 127-34)

關鍵詞:

胃食道逆流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內視鏡 (endoscopy)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