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腦部保護的新策略
鄭宏煒、張雅音
表格線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所謂的”魔法子彈”可以在神經傷害之後,有效地保護腦部。這是因為腦部缺血的複雜病生理機制,使得並沒有一種單一藥物可以提供持續的神經保護作用。臨床研究的分析顯示,急性的生理改變( 例如發燒、高血壓、低血壓、缺氧、二氧化碳累積、高血糖等),是在腦部傷害之後,造成預後不佳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須加以治療。麻醉藥劑可以提高神經元細胞對缺血傷害的耐受性已經在動物實驗獲得証實,但沒有人體試驗的支持。滲透壓型利尿劑可以有效降低顱內壓,使預後較佳。在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給予鎂的持續滴注,可以降低因為腦血管痙攣造成遲發性腦缺血的發生機率。預防性的醣皮質類固醇治療應該避免。長期慢性使用statins對於減少中風發生機率的正面效果已經有一些臨床研究支持,但是對於急性腦部傷害期的使用,則還沒有定論。因此控制生理變因,避免體溫過高、加強控制血糖濃度、使用麻醉藥劑及透壓型利尿劑來治療顱內高壓、對於可能發生血管痙攣的病人預防性給予鎂治療、和給予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病人statins 治療,是目前最重要之降低神經傷害的方法。(臨床醫學 2007; 60: 1-6)

關鍵詞:

腦部缺血(cerebral ischemia)、腦部保護(brain protection)、中風(stroke)、低體溫(hypothermia)、麻醉藥劑(anesthetics)、鎂(magnesium)、醣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滲透壓型利尿劑(osmodiuretic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