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顱內生殖細胞胚芽瘤之放射線治療策略及方式的演進
陳一瑋、顏上惠、黃棣棟、梁慕理、張開屏、李宜燕
表格線
顱內生殖細胞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佔台灣地區未成年人之腦瘤極大之比例,其中又以胚芽瘤(germinoma) 屬最常見之病理型態。過往針對胚芽瘤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近年來由於詳細瞭解其對放射線及化學治療敏感的特性,根除性的手術已非主要選取考慮之治療,而改採單獨以放射線為主或分段合併放化學治療之方式,來增加該類疾病的控制。由於反應效果良好,國際間文獻的十年存活率往往可以高達八至九成以上。然而針對放射治療的照射範圍大小及劑量高低的探討,始終具有高度爭議性。早期放射治療,由於考慮胚芽瘤具有隨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散佈之可能性,因此全腦脊髓照射(craniospinal irradiation) 曾是標準治療方式,然而往往因為大範圍高劑量照射而造成未成年之兒童或青少年產生包括各式賀爾蒙低下,生長遲緩等併發症,甚至一些放射線照射所可能造成之腦血管病變及第二種腦部腫瘤產生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回溯放射線治療在顱內生殖胚芽瘤的角色演進,並探討治療的效益與可能對正常組織的影響。(臨床醫學 2007; 60: 425-30)

關鍵詞:

顱內(intracranial)、胚芽瘤(germinoma)、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放射性敏感的(radiosensitive)、全腦脊髓照射(craniospinal irradiation)、順形(conformal)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