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癌症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病人的念珠菌感染症
賴怡君、劉峻宇、 陳博明
表格線
念珠菌(Candida species ) 是院內感染常見的菌株,且是造血幹細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及固體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接受者最常見的感染黴菌原。念珠菌的感染盛行率已經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轉移到非白色念珠菌種。會有這樣的轉變可能是因為抗黴菌藥物fluconazole 的使用。白色念珠菌是正常人類口腔、腸胃道黏膜和皮膚的正常菌叢(normal flora),因此成為免疫力低下病患常見的感染病原。念珠菌感染的危險因子有黴菌菌落群聚(colonization)、腹部手術(尤其是腸道切除)、中央血管管路(central vascular catheterization)、同時使用多種廣效性抗生素、全靜脈營養、住院時間過長。根據美國感染科學會指引(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建議,fluconazole 是標準的第一線治療,特別是已被證明為侵犯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 的病人。而fluconazole 可以做為在沒有使用過azole 類、輕度到中度嚴重度感染的病人的第一線治療。相反的,高度懷疑為禿髮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 ;容易感染者為年紀大、曾經有腫瘤或是糖尿病患者)、中性球低下、嚴重疾病、或是懷疑侵犯到心臟瓣膜和心肌都應該以echinocandin 或是amphotericin B 當成第一線治療。當懷疑病人有中樞神經侵犯應該給予amphotericin B,因為echinocandin 對中樞神經穿透力不好。Fluconazole 對於可以轉換成口服藥物、一開始使用較積極的抗黴菌藥物,被當成一種合理的降階治療'(step-down therapy)。目前研究顯示並非所有的癌症病人感染念珠菌的情形都一樣,如何建立更好的疾病危險因子分層系統,以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病患給予有效的對抗念珠菌方針(如減少管路、慎選預防性抗黴菌藥物、更謹慎的抗細菌性抗生素使用、有效的感染管制措施等等)將是未來的重點。(臨床醫學 2008; 61: 129-42)

關鍵詞:

念珠菌血症(candidemia)、侵入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造血幹細胞移植(hematopo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中央血管管路(central vascular catheterization)、抗黴菌藥物(anti-fungal agents)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