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感染性心內膜炎之診斷與治療
黃正雄、翁仁崇、賴曉亭、許喬博
表格線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不太常發生的疾病,但具有高的死亡率,1994年Duke大學提出著名的Duke Criteria,醫師可以依據這個標準把病患區分為「確定」、「可能」、和「否決」三種診斷。大多數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而引起的。胸前的心臟超音波檢查(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或是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都具有很好的sensitivity 和specificity。由於感染菌種在心臟瓣膜繁殖,導致心臟瓣膜的結構與功能的破壞,大多數的情形會導致瓣膜逆流,但是龐大的細菌贅生物也可能引起血流的阻礙。人工心臟瓣膜比人體原本的心臟瓣膜更容易發生瓣膜環輪週邊的心肌組織侵害,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病患會發生血栓。感染性的細菌贅生物血栓也可能會在動脈壁造成感染(arteritis),進而發展成感染性動脈瘤(mycotic aneurysm),大約5%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炎病患會發生脾臟的膿瘍(splenic abscess)。使用aspirin或抗凝血劑治療無法有效預防血栓的發生,反而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感染性心內膜炎最重要的治療,是用感染菌種敏感的抗生素治療,來消滅感染的菌種。但是病患如果有心臟瓣膜感染引起的嚴重心臟衰竭、有黴菌感染或是高度抗藥的細菌感染、或是病患感染無法有效控制、或是病患有復發性血栓發生或是有持續的菌血症,則需要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治療。(臨床醫學 2009; 64: 1-6)

關鍵詞:

感染性心內膜炎、Duke criteria、心臟超音波檢查、抗生素治療、心臟外科手術治療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