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結核藥物引起之肝傷害
楊凱仲、黃以信
表格線
許多藥物的代謝都需經由肝臟來進行,而這些經肝臟代謝的藥物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肝傷害。在台灣、大陸、南非等許多國家產生肝傷害的藥物,以抗結核藥物最多。瞭解抗結核藥物引致之肝傷害在臨床上的發生率、表現形式、治療及預防對臨床醫師而言,實為重要之課題。抗結核藥物引起之肝傷害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齡、女性、原本肝功能即不佳者、B型肝炎帶原、C型肝炎帶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患者、人體代謝藥物基因多型性、營養不良等。其表現形式在臨床上類似病毒性肝炎,大多是肝細胞毒性傷害,以血清alanine transaminase (AL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上升為主。在ALT上升超過五倍時或超過三倍且合併有黃疸或其他症狀時宜考慮停藥。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並定期追蹤病人的肝生化指數則是預防抗結核藥物肝炎的重點。(臨床醫學 2009; 64: 282-7)

關鍵詞:

藥物引起之肝傷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依那(isoniazid)、立復黴素(rifampicin)、??醯胺(pyrazinamide)、孟表多(ethambutol)、N-乙醯氨基轉移脢(N-acetyltransferase)、細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2E1)、穀胱甘?S轉移?(glutathione-S-transferase)、B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B)、C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C)。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