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放射治療引起肝臟損害之正常組織併發症率模型
胡育文、顏上惠、黃品逸、王令瑋
表格線
放射線引起之肝病變(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 RILD),詳細機轉仍未明,基本病理變化為靜脈阻塞性疾病,主要發生在中央靜脈,並與多種促發炎反應(pro-inflammatory)及促纖維化(pro-fibrogenic)的細胞激素有關。傳統上,接受腹部放射治療之患者,肝臟耐受劑量的決定,僅依據簡化的數字(如:全肝臟照射耐受劑量30Gy),加上醫師之 臨床經驗與判斷,缺乏較客觀與定量化的準則。現代化的治療計劃系統,可提供三度空間的劑量分佈,再配合使用正常組織併發症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模型,使醫師能更精確地預測與預防放射治療引起肝臟病變。目前使用於肝臟之NTCP模型,主要分兩類:Lyman-Kutcher-Burman 模型及平行性結構(parallel-architecture)模型。使用的步驟大致是:(一)選取模型參數,可參考文獻,或自行根據臨床資料,以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求得;(二)將治療計劃之劑量體積直方圖(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進行生物等效劑量(biologic effective dose, BED)換算後,代入NTCP模型計算,得出預測之併發症,即RILD的機率。 (臨床醫學 2010; 66: 421-8)

關鍵詞:

放射治療、放射線引起之肝病變、正常組織併發症率模型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