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陳炳憲、侯明志
表格線
應用內視鏡進行腸胃道腫瘤切除術是近年來熱門的話題,自1980年代,日本開始發展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用來治療早期胃癌,此一技術在近20年在日本已被廣泛應用。自1990年代,更進一步發展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此種技術較傳統的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能提供較大且整塊的腫瘤切除,對於病理上評估腫瘤侵犯深度及復發機率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黏膜下剝離術(ESD)已被廣泛應用在各種腸胃道腫瘤(從食道到直腸),但使用此種技術前仍需謹慎考慮以下三點:1.腫瘤淋巴轉移的可能性;2.技術困難度,例如腫瘤位置、潰瘍性腫瘤及操作者技巧;3.器官的特性。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回顧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剝離術(ESD)的臨床適應症、治療預後及併發症。(臨床醫學 2010; 66: 467-73)

關鍵詞: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adenocarcinoma)
表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