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心臟病年輕化的危機

 

主講人:台北榮總心臟內科 丁予安主任

91/03/06

      人的生命從心臟跳動那一刻開始,從此心臟每天平均跳動約十萬次以上,日以繼夜不停工作直到生命結束那一刻,生命之最初與最終都在心跳的關鍵時刻,於是如何善待這個忠心的好夥伴,早期預防保護及正確醫療,便成為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近年來,心臟血管疾病連續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以2001年為例,心臟病佔十大死因第二位;如再深入探討,所有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及高血壓等累計其死亡率佔所有死亡總數約1/3,更高居所有死因的第一位。換句話說,在台灣平均每天約有107人死於心血管或相關疾病,可說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殺手。再者,過去這些疾病幾乎都發生於老年人身上,然而近年來,卻有愈趨年輕化的趨勢,舉例來說,去年因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進本院冠狀動脈加護病房人數約377人,但其中不乏有年紀低於40歲,甚至有一位不到20歲;由此可見隨著社會進步飲食習慣日益西化,工作、失業、精神壓力,抽煙,藥物濫用以及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已使得以往較常發生於中老年人的心臟血管疾病,也發生在年輕患者身上。近來報章雜誌常報導的過勞死,甚至有20多歲病患發生腦中風都可為證。本院在今年初第二天便接獲一位未滿20歲女性因服用搖頭丸而產生急性心肌梗塞之病患。

 

  根據早期研究,已確知增加運動可能透過改善血脂蛋白而減少心血管疾病之風險,但是多少運動量才可達到此效果則未知。Kraus等來自杜克大學學者,納入111位體重過重,合併輕度到中度高血脂症之病患進行此項研究。治療組病患接受8個月之運動,並鼓勵維持體重不變,依運動之強度又分成三組,分別為高量高強度運動,相當於在65%80%尖峰耗氧量情況下,每週散步32公里;低量高強度運動,相當於在65%80%尖峰耗氧量情況下,每週散步19.2公里;以及低量中強度運動,相當於在40%55%尖峰耗氧量情況下,每週散步19.2公里。總共有84位病患達成此運動分組而進入分析。結果發現,運動對減少血脂及血脂蛋白有正向好處,特別是高量高強度之運動。而低量運動之病患,不論是高強度或中強度,其血脂及血脂蛋白之改善皆優於控制組。結論為,即使體重沒有改變,而高量運動仍可以對血脂蛋白有正向好處。造成此好處主要是與運動量相關,而非運動強度或體型改變所引起。此項研究並已發表於200211月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除了注意危險因子之控制及改善生活型態之外,目前以非侵入性檢查來早期診斷血管硬化現象是近年來醫界努力發展之方向。本院心臟內科於1998年便與放射線部合作開始應用電子束電腦斷層(EBCT)於早期診斷病患是否有冠狀動脈鈣化之情形。根據國外及本院所發表之研究結果顯示,冠狀動脈鈣化之程度與血管硬化之嚴重度呈正相關性。對於非典型症狀或其它檢查結果不明確之病人;或者有多項危險因子但仍未產生症狀者,均可做EBCT來評估其血管鈣化程度以作為下一步治療方向之參考。

 

    為配合世界「心臟健康日」、促進民眾對健康的重視,台北榮總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讀者文摘等單位合作,於9238日(星期六)上午九時,假京華城百貨辦理「熱力台灣 從心出發」健康嘉年華健診公益活動,針對不同年齡層之民眾,依疾病種類及保健需求之不同,提供身高、體重、血壓、血脂、血糖、骨質疏鬆、體適能等各式檢測服務,現場並安排心肺復甦術(CPR)教學、骨質密度檢查以及婦、幼、皮膚、營養方面問題的衛教諮詢。檢查完畢並由台北榮總專業的醫師為您解析當天所有檢查的結果,回答問題及提供正確醫療資訊。倘若在這檢測過程中,民眾發現有多項冠心病危險因子以及有高度可能性罹患心血管疾病,那就必需至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佳姿氧氣工程館的專業人員也將在現場示範標準有氧健身操。

 

心臟血管疾病已成為國人甚至是世界的頭號殺手,希望藉這一次以心血管疾病為主題的「熱力台灣 從心出發」健康嘉年華健診活動,提醒民眾注意心血管疾病,早期瞭解其危險因子,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讓大家都能皆大歡過生活。

 

台灣心臟病年輕化的危機記者會